空氣無邊界,共飲一江水。對于和人民群眾休戚相關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質量,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指出,2018年,要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。“我們要攜手行動,建設天藍、地綠、水清的美麗中國。”李克強總理擲地有聲。
作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研究的科學家,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科學院城市環(huán)境研究所副所長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研究中心副主任,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感觸頗深。2001年,他放棄跟隨導師繼續(xù)做基礎研究的機會回國,此后,他帶領的團隊在柴油車尾氣催化凈化、室內空氣催化凈化、非均相大氣化學和灰霾成因機制等方面展開研究,成績斐然。
過去五年,賀泓見證并感受著藍天白云逐漸增多,大氣污染治理力度越來越大,3月6日,在接受封面新聞采訪時,這位被稱為與霧霾抗爭的科學戰(zhàn)士坦言,治霾沒有捷徑,只有源頭減排。而科學家們的工作,就是了解霧霾成因,為國家制定有效的污染減排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手段。
治霾沒捷徑
鞏固藍天保衛(wèi)戰(zhàn)成果
聚焦鋼鐵行業(yè)改造和柴油貨車治理
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(xù)下降,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。”——政府工作報告
封面新聞: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五年來,全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狀況逐步好轉,對此,你有怎樣的感受?
賀泓:作為一個從事大氣污染防治的研究者,我感觸很深。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,大氣污染防治在過去五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,重點區(qū)域顆粒物明顯下降,重點城市的空氣優(yōu)良天數增加,這說明相關的治理措施是有效果的。
封面新聞:有哪些有效手段呢?
賀泓:就拿過去五年采取的措施來看,在工業(yè)能源這方面,主抓的是燃煤電廠和散燒煤,基本上把大宗燃煤排放污染降下來了,效果非常好;在機動車方面,主要是采取燃油品質改善,提高新車排放標準以及淘汰高排放老舊車,可以說,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。
封面新聞:那么,你認為應該怎么鞏固“藍天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的成績呢?
賀泓:未來干什么?其實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抓得非常準。一個是在工業(yè)企業(yè)方面,以前主要抓的是煤電,現在就是非電企業(yè),其中,鋼鐵企業(yè)是排放大戶,也是下一步的重點整治目標。在機動車方面,則是抓住了重型柴油車的治理。你看,治理重點一個是工業(yè)企業(yè),一個是交通領域,抓的都是“牛鼻子”。而基于我們判斷,覺得未來抓住鋼鐵以及柴油車排放控制這兩個“牛鼻子”帶動整個行業(yè),如果功夫下得深,空氣質量還可以再上一個臺階。
封面新聞:所以像今年提到的排放量下降的3%,重點地區(qū)的PM2.5繼續(xù)下降,這個實現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?
賀泓:這個目標還是非常實事求是的。前期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,譬如說二氧化硫的排放,在過去五年已經大幅度下降了。在這個基礎上看,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,既有一定的難度,但是也是努努力可以實現的。
好空氣不是“等風來”
天氣條件只是外因 內因還是污染物的排放累積
“推動鋼鐵等行業(yè)超低排放改造。”——政府工作報告
封面新聞:不能否認,到目前為止,不少民眾還是會覺得在大氣治理上,仍是“等風來”為主,對此,你怎么看?
賀泓:其實就每一次污染過程來說,主要觸因就是天氣條件,在一個靜穩(wěn)天氣下,地面排放的污染物不容易擴散,形成污染天氣。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,大氣污染消除“等風來”也不錯,污染物累積了,等到從干凈地方吹來風,這個地方自然就空氣變好了。但天氣條件只是污染形成的外因,內因還是污染物的排放累積,因此,在大氣污染治理上,好空氣絕不是“等風來”。
封面新聞:對于節(jié)能減排,業(yè)內一直認為,產業(yè)升級轉型是根本手段。
賀泓:1990年,我曾在日本東京大學留學過,眾所周知其實日本在50、60年代也是污染非常嚴重的國家,但是通過它自身的努力,現在成了綠水青山的國家。
日本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,我曾經參觀過一個城市叫北九州,北九州是一個重工業(yè)城市,以鋼鐵、化工為主,在上世紀60、70年代,污染非常嚴重,但是現在你再去看,已經變成了一個生態(tài)城市,這種轉變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。
一方面,這里頭有產業(yè)結構升級的問題,但另一方面,北九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,是在保持產業(yè)結構的基礎上,在仍然以重工業(yè)為主的情況下,實現了環(huán)境質量的根本性改善,這個我覺得是更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。
封面新聞:具體在舉措上呢?
賀泓:總體上看不外乎這幾個方面,首先是提高標準,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,2018年要推動鋼鐵等行業(yè)超低排放改造,城市建設離不開鋼鐵,我們應該制定更高標準來自我要求,做到節(jié)能減排的效果。
其次就是循環(huán)經濟,實際上任何污染物,都是放錯地方的資源,如果能把這些資源循環(huán)利用起來,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節(jié)能減排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當然,還有能源結構的調整,盡量使用清潔能源,少用污染重的能源,把一些高排放、高耗能的產業(yè)逐漸壓減,再去發(fā)展一些高附加值的產業(yè)。
機動車治理不能“一刀切”
短時期內解決柴油車排放問題 改造是最現實的手段
“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。”——政府工作報告
封面新聞: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單獨提出了對柴油車貨車的治理,為什么高排放車輛會被提到這樣的高度?
賀泓:其實如果從能源消耗角度來說,柴油車應該是更加綠色的交通工具。因為它的噸公里油耗少,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汽油車要少,這就是為什么歐洲會推崇柴油車。但正因為如此,歐盟在制訂排放標準時,我個人覺得對柴油車是略有寬松的。
針對我國國情,我個人認為應該實行統一排放標準,不管用什么燃料,都應該達到所規(guī)定的環(huán)保排放標準。對于新能源車也應該做全生命周期的考量。
封面新聞:具體做法呢?
賀泓:首先我想應該做的是提高新車標準,盡快實施現剛剛制訂出來的國六標準,相當于現行的歐六標準。對于在用車且確有道路排放高的情況的,我們應該去改造它,一部分不能改造的則淘汰。
封面新聞:成都劃了一個高排放車輛的禁行區(qū),這種政策對污染減排有沒有一定的積極的作用呢?
賀泓:劃定禁行區(qū)是一個辦法,當高排放車不能進入后,車主就有兩個選擇,淘汰這個高排放車,或者是進行技術改造,從這個意義上講,劃定禁行區(qū)是必要手段。
封面新聞:但是柴油車在社會生活中還是很重要的存在,因此,也不能說完全就淘汰吧。
賀泓:就運輸量和經濟性而言,我們能完全擺脫重型卡車,運送貨物、工農業(yè)生產很大程度上需要它,因此,我們不能簡單粗暴的把它廢掉。同時,如果全都用汽油車,實際上的排放量會更多,且我們也沒有發(fā)展重型汽油車。
也有人提到全換成電動車,但是這取決于我們電池的技術,如果電池的續(xù)航能力達不到或者費用太高,那還是做不到廣泛普及,此外還有能源利用效率和電池回收的問題。這些問題都需要一步步解決,不可能一蹴而就,因此近期柴油車被電動車取代是不現實的。
封面新聞:也就是說,改造柴油車才是眼下的主要工作?
賀泓:要想比較短的時期內解決重型柴油車的排放問題,改造是最現實的手段。我們以前主要是從新車的角度來制定新的排放標準,在用車輛主要采取的是替換淘汰,但是新車替換的周期較長。
而且淘汰要考慮成本,我們國一國二的車以淘汰為主,但還有大量國三國四車,這些車可能實際道路排放是高的,但是我們不能夠全都淘汰,因為考慮到成本、還有整個社會的接受程度,所以才要改造,而改造的成本目前確實也比較高。
封面新聞:那么,以后是否可以把這種改造成本,慢慢降下來。
賀泓:對,我們現在也在千方百計的研究降低成本,這確實是一個硬骨頭不好做,因為它不像新車有標準技術。目前在用柴油車改造技術確實是五花八門,有些管用有些不管用。我們已經在總理基金課題支持下開始研究規(guī)范的柴油車改造技術并開展示范應用,一旦成功首先在京津冀推廣實施。